2012年1月12日星期四

林泉忠:“大陸因素”如何影響台灣大選?



本屆台灣大選是台灣自從一九九六年首辦“總統”直選以來的第五次,與過去四次相比較,今次大選突顯了兩大特徵。其一,訴求的內容與方式相對理性、溫和,顯示台灣的民主發展日趨成熟;其二,「大陸因素」對台灣大選的影響更顯重要,北京對台灣政治的滲透力顯而易見。

選民素質提高  民主日趨成熟

首先,過去挑動「省籍」等族群對立的選戰語言已幾乎消失,強調是否「愛台灣」的民族主義式訴求也不復多見,取代的是治理能力、經濟、和平等議題;在手法方面,雖然在選戰中仍然有互揭瘡疤、抹黑、抹紅的做法出現,但是整體而言,從選戰開打至今,都比較平和地進行。此一現像,一方面反映了經歷了二十年的民主洗禮,台灣選民的素質已大大提高,民主政治日趨成熟。

另一方面,也與在野黨候選人蔡英文的問政風格和選戰手法有直接關系。蔡英文執掌民進黨後,塑造出理性、溫和、注重政策研究的問政風格,與過去民進黨候選人大相異趣,令人耳目一新。連蔡的重要助選人在選戰最後衝刺階段相挺,也採取溫和手法配合。選前第四天李遠哲率二十三位中央研究院院士、八十七位生物醫類科學家刊登廣告,以反駁國民黨挑起的「宇昌案」、維護台灣生物技術產業的姿態柔性挺蔡;選前第三天李登輝也在報章刊登千言親筆信,文體用語溫和,少了他過去電視畫面上的霸氣和激情。

北京亮出「經濟牌」後的首次大選

本屆大選的另一特徵,是大陸巧妙地直接介入台灣的大選。過去北京也曾試圖左右台灣的選舉,譬如在首屆“總統”選舉的1996年在台灣海峽舉行飛彈演習;2000年大選前夕,朱鎔基也聲嘶力竭地警告「台獨絕沒有好下場」。然而,兩次都產生反效果,前者使李登輝高票當選,後者則幫了陳水扁入主總統府。在屢屢不得其門而入之後,北京在2004年的台灣大選中保持沉默,2008年也只將主力放在堵截反「公投」方面。

過去三年多以來,兩岸重啟協商機制、實施「三通」、開放「陸客」(大陸游客)和「陸生」(大陸學生),實現了自一九四九年兩岸隔絕以來的雙向交流。促成此一歷史性轉變的,重點不在馬英九的妥協,而在歷經「解放台灣」、「一國兩制、和平統一」效果不彰後,北京終於在對台政策上開竅,領悟到唯一攝取台灣民心的有效武器------經濟牌。

這次大選是北京改變對台政策後,台灣首次舉行的“總統”選舉。換言之,北京介入台灣大選的環境已經大大改觀。

大陸巧妙介入台灣大選

雖然北京的「經濟牌」在兩岸簽署了ECFA(「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類似大陸和香港的CEPA)後,更具潛在的威力,然而如何在大選中打這張牌,以影響台灣選民的投票意向,卻是不小的學問。結果,北京選擇了主打「九二共識」以間接挺馬的策略。

一方面,配合媒體輿論的攻勢,從政協主席賈慶林、國台辦主任王毅的發言,到各地台辦、涉台商務部門、台灣研究機構的「統一口徑」,北京全面催谷「否定九二共識的候選人上台,兩岸經貿關係倒退將無可避免」的論調。不過,如果只止於北京單方面制造輿論攻勢,要左右台灣選民的意向,顯然力度有限。因此,北京也同時從台灣工商界的領軍人物著手,利用各種場合、渠道尋求配合。結果,到了大選前兩星期,支撐台灣經濟的幾大企業的老板紛紛表態支持「九二共識」,包括鴻海集團董事長郭台銘、長榮集團董事長張榮發、台塑集團總裁王文淵、遠東集團董事長徐旭東、奇美實業董事長廖錦祥、義聯集團創辦人林義守、商業總會理事長張平沼等。到了選前兩天,更有逾百企業家呼應聯電榮譽副董事長宣明智等人發起的「支持九二共識」聯署,此一現像在台灣大選中出現還是頭一次。

所謂「商人無祖國」,指的是商人的政治立場因自己的經濟利益所決定。在八十年代以前,香港工商界也充斥著「反共」氣氛,然而當和大陸開始有生意做後,商賈們也紛紛投誠,並在回歸後掌握了香港的政治權力,唯一的例外恐怕只有佐丹奴的創辦人黎智英一人。

目前的台灣正在步香港後塵,這次台灣財經界在大選中力挺「九二共識」,意味著北京的意志開始直接影響台灣選民的投票行為。換言之,大陸因素如何影響大選結果,是本屆台灣總統選舉的觀察重點。不過,話説回頭,經歷了20年的「本土化」變遷,台灣社會對「台灣主體性」的堅持仍有堅實的土壤,「大陸因素」在本屆的總統大選中能有多少影響力,明天就會分曉。

作者是日本國立琉球大學國際關係學系準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