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月17日星期二

古德明: 中華正聲 -「嘔心」的「空間」




去年底,中電大幅增加電費,民間嘖有煩言,香港環境局長邱騰華說:「中電有空間調低加價幅度。」這「空間」一詞,當然不是中文。

空間

現代漢語所謂「空間」,無非英文room的化身。查《牛津高階英漢雙辭詞典》,room是「space空間」,可比喻作「possibility可能」。邱勝華那一句,就可直譯成英文:There is room for a downward adjustment of the electricity tariff by CLP Holdings Ltd.
中文本來有所謂「餘地」,約等於英文的room。這個詞出自《莊子養生主》庖丁解牛的故事:庖丁擅屠牛,順著牛肌肉筋骨的結構,以無厚的刀刃出入於牛體空隙之間,「恢恢乎其於遊刃有餘地矣」。這「餘地」也往往用於比喻,例如杜甫《送顧八分文學適洪吉州》詩稱讚顧誡奢的八分書別開生面:「顧侯運鑪錘,筆力破餘地。」劉長卿《洛陽主薄叔知和驛承恩赴選伏辭》詩稱讚這位洛陽主簿有王佐之才,能屈能伸:「通變有餘地,器字溟渤寬。」中文不會說「通變有空間」、「遊刃必有空間」等。

但新中國人只愛向英美學舌。請看台灣海峽交流基金會董事長江丙坤去年五月對到訪的四川省長說:「台灣和四川,有不少可以優勢互補的空間。」同年十二月,大陸中國新聞網有報道說:「未來糧食價格,仍有上漲空間。」他們不會說「台灣和四川,大有互相取長補短的餘地」,也不會說「未來糧食價格,仍可能上漲」。現代漢語之墮落,真到了令人所謂「嘔心」的地步。

嘔心

「嘔心」大概也是英文,即nausea(作嘔、反胃)。去年四月十三日,香港《明報》娛樂版有文字說:「外國很多音樂影帶都有性感鏡頭,但沒有猥褻、嘔心感覺。」二OO九年十月十四日,台灣《自由時報》則有報道說:「台中市安和國立中學七名學生用完午餐,陸續出現嘔心、腹瀉等症狀。」這個「嘔心」,中文應作「惡心」。

「惡心」才是「反胃」、「作嘔」的意思。例如《紅樓夢》第六回鳳姐笑斥劉老老說話太過客氣:「這話沒的叫人惡心!」《儒林外史》第六回嚴貢生發暈病:「一時頭暈上來,兩眼昏花,口裡作惡心,噦(嘔吐)出許多清痰來。」

中國人「嘔心」,不是作嘔,而是「費盡心力」的意思。《新唐書》卷二O三載:李賀作詩,殫精竭慮。他母親說:「是兒要嘔出心乃已耳。」今人真要把古人嘔心瀝血而成的詩文,都視為「令人作嘔」的篇章嗎?



古德明專研中英文,以寫作、翻譯為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