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月13日星期五

盧峯:美國正步羅馬帝國後塵?



帝國是要花錢的,越大的帝國花錢越多。奢侈淫逸的帝皇或領袖花錢,金堆石砌的宮殿要花錢,官僚妃嬪要花錢,四處耀武揚威的軍隊更是無底洞,可以令最富強的帝國捉襟見肘。羅馬帝國盛極一時,地中海都變成帝國的內海,但羅馬軍團是個超級燒錢機器,再多的黃金財寶都用光。沒多久,住在羅馬的帝皇再無法應付,軍團便逐漸成了將軍的私人軍團,不再護衞帝國,令羅馬逐步走向衰敗。

美國能不能跟當年的羅馬帝國相比可以討論,但今日的美國至少開始嚐到當年羅馬帝國之痛,那就是軍費過高,不勝負荷。在國債升至十四萬億美元這樣的驚人數字,在經濟遲遲未反彈的情況下,美國總統奧巴馬終於痛下決心,宣佈二戰結束以來最重要的軍事策略重組。其中最重要的是不再預期美國要同時打兩場地面戰爭,改為把力量集中在海空打擊力量,並增加資源蒐集情報及準備打網絡之戰( Cyberwarfare)。在這樣的考慮下,最受影響的是陸軍的編制,未來十年陸軍兵源將從現時的五十七萬降至四十九萬人,減幅高達百分之十五。

如何落實,有哪些兵團、基地要取消仍有待美國軍方稍後確定。但從昂貴的地面戰抽身,改為倚賴海空打擊力量維持國際影響力不失為一個成本效益較高的做法。戰機、航空母艦、海軍陸戰隊的耗費當然不菲,但跟陷身地面戰的陸軍相比,它們的開支較低,損失的機會較少,美國政府及軍方的政治主動權也較高。它們可以在有需要時才出動,沒有需要的時候則在較小規模的基地休整,令軍方的常設軍費低得多。

此外,海空打擊力量的流動性較高,可以在有需要時調派及集結,以增加威攝力。例如航空母艦戰鬥群可以從地中海調到印度洋甚至太平洋,支援原來的駐軍,並令美軍的威攝力量大大增加。這肯定比留駐數萬陸軍有用得多,機動得多。

更重要的是,海空打擊力量比想像中有用,特別是在促成國家內部政權轉移方面。九十年代末的科索沃及其後的南斯拉夫局勢轉變,北約空襲都發揮作用。利比亞狂人卡達菲長期頑抗後不支,最終被殺收場,北約持續空襲更是關鍵。既然美軍士兵生命寶貴,空襲又能收到威攝甚至推翻敵對政府的效果,輕陸軍重海空軍實在是自然不過的選擇。

其實,從十八世紀開始稱霸七海的大英帝國早就援用這個策略,並令她成功保住長達二百年的霸權,直到二次大戰前後才失去頂級大國的位置。美國國力比當年的英國強得多,但再強也不可能不斷出血。向老牌帝國取經,把力量放在海空軍,伺機干預,保持彈性看來真的比較上算。

(混沌 : The late Chalmers Johnson, a professor from U of California, wrote extensively on this subject in a series of books: The American Empire: Blowback; The Sorrows of Empire and Nemesis: The Last Days of the American Republic.The following video is an interview in which he succinctly summarizes his view) 

 
Chalmers Johnson on American Hegemon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