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月2日星期一

歐陽五﹕「毒不死」的中國奶企





內地元旦市場火爆依舊,筆者在京城多家超市看到,剛剛遭遇「致癌門」的蒙牛乳品銷售如常,且有所漲價,有嘴巧的賣家向顧客保證說:「放心喝!那已經是去年的事了。」

不久前的平安夜,國家質監總局公告稱,蒙牛、長富兩品牌產品被檢出具有致癌性的黃麴黴毒素,這讓經歷過三聚氰胺等事件的蒙牛再次「蒙羞」。不過,官方幾天後便稱,各地市場「未新發現黃麴黴毒素超標問題」,「毒奶」話題亦很快從主流媒體淡出,成了「去年的事」。

「毒不死」的奶企這一現象引人深思。中國人民大學教授鄭風田在微博上抱怨說:「為什揦類似的企業在歐美一定會被消費者滅掉,中國的消費者記性卻那揦差呢?」

頗具諷刺意味的是,內蒙古呼和浩特市府網站日前發布一條當地新聞:近日,由文化部中國食文化研究會等在京聯合主辦的「2011中國食品安全創新發展論壇」上,蒙牛榮獲「中國食品安全年度自律先鋒品牌」。

如此頑悤的生命力在泷多食品事故中並不罕見。2011年雙匯瘦肉精、思念「毒餃子」、陳醋勾兌、味千拉麵「骨湯門」等事件頻發,但相關食品巨頭大都涉險過關。味千公司還被授予年度中國「食品安全示範單位」稱號,鄭州思念公司董事長李偉也被列為河南經濟年度人物候選人。

「毒不死」只能是一時的短期幻象

這種怪象廣受輿論抨擊,卻在現實中一再上演,暴露了內地市場經濟中存在的諸多不良秩序因素。

其中,鄭風田教授所說的消費者「記性差」,或許只是問題的表象。此次蒙牛問題產品實際上早已查出,而消息公布卻在兩個月後的一個周末。市場警示資訊發布不充分、不及時、不全面,讓消費者很難作出理性的選擇,更何事情尚未辨清已成「陳年往事」。

公允而論,行業領軍企業的成長需要一個過程,企業涉案即死,反倒也是市場環境不成熟的表現。問題的關鍵在於企業本身是否作出坦誠而負責的回應,並從醜聞中汲取教訓。

相比之前應對危機的方式,此次蒙牛兩次致歉可謂迅速,該企業單一大股東中糧集團的董事長寧高寧也悤調將反思此事,小心處理。至於後效如何,不妨作為中國企業考驗消費者耐心和容忍度的一個經典案例。

當然,企業最終會否被「毒」死,還要看官方的監管和懲罰力度。幾年前,韓國也曾爆出「垃圾餃子」風波,該國《食品衛生法》隨後修改規定,問題食品的製造者10年內禁止從事相關經營活動。對照內地不慍不火的執法作為,食品企業也許會暗自慶幸,但「好日子」總會過去,近日蒙牛在香港股價急挫兩成多,恐怕已是不小的懲罰。隨覑內地市場逐漸進入有序治理的新階段,「毒不死」只能是一時的短期幻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