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月4日星期三

信報社評: 大選戰幕拉開 擇優舉棋難下




美國總統大選昨天正式拉開帷幕,共和黨在艾奧瓦州舉行黨團會議投票,麻省前州長羅姆尼以八票之微,險勝近日氣勢如虹的前參議員、也被視為社會保守派 的桑托勒姆;德州國會眾議員羅恩.保羅則排第三。首場初選結果反映,共和黨參選人幾乎無一人能夠取得穩定的支持,昨天險勝的羅姆尼能否贏得八月底總統候選 人正式提名也難言穩勝。

共和黨今屆共有七人競逐提名,與民主黨唯一提名人奧巴馬角逐總統權杖。艾州黨團會議投票前,民意調查顯示,羅姆尼領先,取得約四成支持率,保羅緊隨其後,桑托勒姆則位列第三。

值得注意的是,桑托勒姆從宣布參選起,一直是冷門分子,半年來都遭傳媒忽略,甚至更遭人揶揄,說他唯一有消息向外公布,就是「我還在共和黨提名人選戰中」這 句話。他反對墮胎、強烈提出禁止為同性戀者增加公民權利,保守立場極端鮮明,直到艾州黨團會議舉行前不足一周,人氣才急升,不僅超過保羅,連大熱門羅姆尼 也只能險勝。

這個結果既反映今次共和黨總統提名人競逐,沒有一人具有足夠個人政治魅力,可以取得堅實而穩定的支持,而桑托勒姆以極端保守主 張在最後一刻「異軍突起」,並得到肯定,更反映美國對少數群體和各種甚至古怪觀念與價值幾乎無條件的保護和尊重,所對應的個人權利不自制膨脹和濫用,這兩 者的互動,加劇了社會整體的割裂,在金融危機後,加上經濟不景,不斷激化公民群體的矛盾和衝突。

佔領華爾街運動與其說是對貧富懸殊的不滿, 不如說是對少數金融銀行家濫用個人自由與權利的激烈反動;桑托勒姆反對增加同性戀群體的權利,也暴露了美國「平權運動」(affirmative action)對個別小群體的信念與偏好的過分保障,其他社群所作出的強力反彈。最高法院法官奧康納(S.O'Connor)在一九九三年Shaw v. Reno一案中,裁定為確保黑人當選國會議員而重劃選區的做法無效,其實已露出了箇中苗頭。

如今桑托勒姆以更露骨的主張,提出限制同性戀者群體的權利,這股社會思潮的發展,也許是今屆總統選舉過程中,最值得觀察美國社會變化的其中一個動向。

照 發展形勢看,無論是眾議院前議長金里奇、德州州長佩里、有「茶黨女王」之稱的巴克曼要扭轉劣勢並不容易。一周後在新罕布什爾舉行的初選,成為下一個戰場。 前駐華大使洪博培放棄艾州初選,準備在新罕布什爾挑戰「熱門」羅姆尼。但洪博培的支持率一直只在單位數徘徊,相信戰果也不會出現奇迹般改變。

從共和黨七名提名人看,除了缺乏個人政治魅力外,多名參選人的政治主張,不乏從極端保守到語不驚人。領跑的羅姆尼強調經濟機會來自個人的積極性,且不應受到 政府干預;奧地利經濟學派信徒羅恩.保羅誓言限制政府權力,並以終結美聯儲剝奪其印刷鈔票的權力為己任,但美國新自由主義在金融危機後,已飽受時代的嚴厲 拷問,選舉旗幟已失去一定光彩。

目前,美國經濟復蘇雖略有起色,但仍陰霾密布。可以說,這屆總統大選,是在奧巴馬執政四年,經濟每況愈下、政績乏善足陳、公民群體裂痕加深的暗淡局面下,與政策主張既有極端保守也有稀奇古怪,且無法取得堅實支持的對手角逐而展開,淪為一場失色的「混戰」。

奧巴馬以「變革」口號取得權力,但四年政治實踐可謂空手而回,面對共和黨「人才凋零」,參選人缺乏令人信服的能力,難怪今屆總統大選,被視為美國選民一場「次優」的政治選擇,舉棋難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