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2月31日星期三

盧峯:2015將比2014年更難過



新一年本該讓人充滿憧憬,充滿希望的,因為新年象徵新的希望,新的開始,還可以把舊事特別是不太愉快的舊事放 下。我也希望可以跟大家說新一年將會更美好,將可以擺脫不問是非黑白對錯的惡劣情勢。只是,我說不出,我辦不到,因為擺在我們面前的一年極可能是艱辛的一 年,是民主倒退的一年,是小人洋洋得意肆意弄權的一年。

不是想在新年說些灰心喪氣的話,只是今年香港的政治、社會情勢的確不樂觀。北京當權者及689政府必然會千方百計加強控制,必然會大力發動親建制力量及傳 媒推動他們名為「再啟蒙」實為洗腦的攻勢,把社會的是非黑白攪混,把泛民主派、學生組織、民間團體、「雨傘運動」大力抹黑。在這樣的高壓管治下,香港的情 況怎能不走向更壞。

事實上只要看看內地的政治、社會氣候就知道新一年不容樂觀。在
2014年的最後幾天,內地的Gmail電郵賬戶突然全部無法運作,令內地居民以至在中國旅 遊、工作的外國人非常不方便。目前中國官方仍沒有一個正式的說法,也沒有證實是否從此在內地全面封鎖Gmail,但有官媒發表社論指出事情並非表面看那樣 簡單,又呼籲內地用戶接受現實。所謂接受現實顯然是要內地居民明白往後不能再用Gmail,不能再使用不受北京當權者控制的網絡通訊工具,只能用官方監 管、控制的網上通訊。

除了加強控制以外,北京當權者封殺
Gmail還有另一重意義,那就是他們已覺得中國強大到不必跟國際接軌,不必接受國際社會的遊戲規則,反而可以隨時要求 大企業接受、遵守中國政府的規則及控制,變相向北京當權者叩頭。當北京當權者肆意加強控制,不理會普世價值及國際規範時,作為國際大都會的香港,作為內地 跟世界溝通橋樑的香港怎會有運行,怎麼可能不面對更大的政治壓力呢?

事實上從香港政改被提升到國家安全問題到「雨傘運動」被說成是「顏色革命」已可看到,習近平治下的中共一切都以控制為先,都以鞏固中共的權力及影響力為首 要,根本不在乎港人的訴求及想法。任何不聽命、不認命的行動都被視為威脅,都要大力打擊。在這樣的大氣候下,堅持說真話、堅持民主訴求的港人自然成為被打 壓、被整頓的對象,未來一年壓力更只會有增無減。

北京固然吹冷風,香港小氣候同樣不會樂觀。
689及他的政府在「雨傘運動」暫時完結後現正得意洋洋,一方面認為自己不回應不妥協的策略成功,另一方面認為 學生、市民的抗爭運動不足懼,可以更放手秋後算賬,對付參與運動的團體、市民及學生。顯而易見,踏入一五年後,拘捕、起訴行動固然大規模展開,滋擾、威嚇 發動或參與抗爭運動市民的做法也會變本加厲,即使未至於變成白色恐怖或警察國家,但警權進一步膨脹及失控將成為難以避免的事。

此外,親中政團、建制派政黨眼見北京當權者採取強硬路線,肯定會為了逢迎吹捧「加鹽加醋」,把北京當權者干預香港內部事務說成是理所當然,把市民、學生的 反對意見說成是反叛及不講理,甚至為北京加強在香港的控制鳴鑼響道,叫港人乖乖認命及接受。真是要多奴顏婢膝有多奴顏婢膝,要多無恥有多無恥。

政治氣候惡劣,經濟前景也不容樂觀。內地今年面對經濟增速放慢,經濟結構調整的重要時刻,既得利益者會否反撲,調整過程的陣痛都難免令前景變得不穩定,令 投資、消費不可能像過去五年那樣蓬勃。再加上美國加息周期極可能提早在今年中開始,香港熾熱的樓市,過高的樓價如何調整更是誰也說不準的事。一旦樓價下跌 兩、三成,產生的震盪不會比
97/98亞洲風暴輕,只懂盲搶地的689只怕應付不來,甚至可能令情況惡化。

從政治、經濟氣候來看,
2015年顯然是低壓、艱難的年頭,大家可要作好心理及實質準備。

石油價格大戰:中俄有機攬炒?



蕭少滔

假如中國的經濟問題是「通縮風險」而不是「通脹風險」,那麼石油價格大戰怎麼可能會是好消息?因為價格大戰的後果是通縮而不是通脹,就是這麼簡單。到底是否美國佬在搞「一石二鳥」式的「串燒」?這個可以留給大家自己評論一下。
俄羅斯因為烏克蘭問題遭受歐美制裁,早已預算日子不會好過。早前還因為石油「家底厚」,普京大帝「企硬」之餘還耀武揚威的把遠洋艦隊駛到澳洲為G20 大會「贈慶」。結果還是一樣提早打道回府一臉灰。而且更攞命的是,OPEC 跟着聯手落井下石,就是看準普京只剩下「石油」一張牌。OPEC揚言「俄羅斯不配擁有市場份額」,即使石油跌到20美元也無所謂



俄羅斯唯一的安慰是:始終有中國「埋單」,單在11月對華輸出的石油就猛增65%,不過還是90美元的價格。中國理應是「越等越便宜」才對,為什麼不在12月用60美元增持,而會傻豬到在11月就用90美元增持?這還是經濟問題嗎?怎看也像是「鬥大傻」的遊戲嘛。
中國股票依然炒個熱火朝天,那是因為「降準」的問題,因為央行擔心經濟進一步放緩,不得不「放水」。再加上融資「鬆綁」,券商才不會有錢也不賺嘛。但稍為讀過經濟的都知道,這種不是健康情況。當然,有得炒,「炒住先」囉。搵錢至上無可厚非。但細看數據,中國極度頭痕才對。



中國的 GDP 增速持續下降,而「內需疲弱」加上PPI下降,這些都是「通縮」的指標。而「生產力過剩」是中國常識。因此光是「石油價格下降,所以成本也下降」,這個說法到底有什麼意思呢?要是「需求不足」是前題,成本下降又如何?此謂之「物賤鬥人窮」之勢。況且中國的負債水平不比已發達國家為低,最新按推算是 GDP 300%以上,可說甚至已經有可能比美國更高!那麼要再搞「量寬」又可以有什麼作為?再多生產沒有人要的商品還是多建沒有人住的樓房?

至於中國「商品房走勢」是這個模樣的耶:20141-9月份,銷售額下降8.9%。而11月份最新數據是「待售面積再創新高」到達1,556萬平方米。



假如中國無法可施,為了維持「高增長」的門面功夫(以及作為執政的唯一合法理由),因而選擇了「放水」的措施,那麼中國面對的,將會是「滯脹」:通脹高而增長低,那麼人民幣不變廢紙才怪。

上一次石油低過30美元的時候,正正就是前蘇聯被迫「解體」的時候,現在普京又來耍硬的,不過美國是否借刀殺人?那就耐人尋味了。

關於「石油價格搞死蘇聯」這一點,我早在今年815日就講過。 而俄羅斯的好日子,是在97後石油重上40美元的結果。今次有可能效果不同的原因就只有一個:有中國「塾底」。不過會否變成「鐵達尼」攬炒? 這個才更加耐人尋味噢…. 相信奧巴馬不會看中文的分析,而美國應該也有相同的分析。不過至於中國會不會看分析,這就只能講一句「隨緣」了。

2014年12月30日星期二

香港政治光譜變化及其對「後佔領」的啟示



作者﹕李鏗、葉仲茵、趙永佳

佔領運動發展至 今超過兩個月,泛民主派政黨與建制派政黨一直也有就「佔領」各自表述。表面看來,泛民政黨與佔領人士建立了「盟友」關係,泛民立法會議員亦會提供「資源」 予佔領人士(例如借出立法會辦公大樓的空間)。另一方面,建制派政黨則強烈地反對佔領,認為運動影響香港經濟和法治。可是,兩大陣營內對佔領的立場亦非時 刻步調一致。例如,自由黨田北俊因提出特首應考慮辭職而被免去政協職銜,而民建聯曾鈺成亦曾稱讚佔領學生「產生正能量」,肯定年輕人的理想。至於泛民方 面,其實雙學與泛民政黨的關係若即若離,對爭取目標的手段,以及對過激行動的態度,亦時有分歧。

面對當今的局勢,香港的政治光譜有否因而產生變化?處於政治光譜上的不同市民對反政府人士的激烈行為又有沒有 相異的意見?而經歷了近期的社會衝突,不同政治取向的市民對激烈行為的態度又有否改變?最後,這些變化對將來所謂「後佔領」時代又有何啟示?本文將利用香 港中文大學香港亞太研究所分別於20138月和201411月所得的電話調查數據作分析,以回答上述問題。

政治光譜1年內沒大變化

2013年和2014年的數據所見,受訪者之政治取向的分佈於兩次調查之間並沒有統計學上的顯著差異。於2013年,稱自己為「民主派」的有20%,「中 間派/無政治傾向」的有67.4%,「建制派」的有8.4%。於2014年,稱自己為「民主派」的有22%,「中間派/無政治傾向」的有60.9%,「建 制派」的有11.6%。從數字上看,稱自己為民主派或建制派的受訪者只有輕微上升,而稱自己為中間派或無政治傾向的受訪者亦沒有太大的跌幅,顯示這1年 來,純粹以政治派別來劃分的香港政治光譜並沒有太大改變。不過,若這個趨勢持續(即兩端的政治傾向增加,而中間派卻持續下降),香港的政治光譜會否出現兩 極化仍值得我們的密切關注。

市民對激烈言行的看法

在兩次調查當中,我們同時亦有問及受訪者對於近年的政治紛爭漸趨激烈的看 法。兩次的調查結果顯示,不接受「反對政府人士」愈來愈激烈的言行之受訪者由2013年的58.8%增加至2014年的68.8%。而不接受「支持政府人 士」愈來愈激烈的言行之受訪者則由2013年的61%微升至2014年的61.8%。從這些數字可見,大部分受訪者對激烈言行(不論是哪種立場)皆表不能 接受。然而,我們更感興趣的是,「不接受反對政府人士激烈言行」的上升(10%),究竟是來自認同哪個政治取向的市民?是「建制派」?還是「民主派」?

「佔領/反佔領」的立場與政治光譜

為 回答上述疑問,我們把受訪者對「反對政府人士」之激烈言行的接納程度與他們的政治取向進行交互列表分析(見表)。首先,在稱自己為「建制派」的受訪者當 中,於2013年與2014年分別有93.3%94.6%不接受「反對政府人士」的激烈言行,可見認同「建制派」的人對激烈言行的立場十分統一,兩年之 間的百分比變化亦不大。

反觀稱自己為「民主派」的受訪者,他們對激烈言行的立場則較紛紜,並且於2013年和2014年之間出現了較大的變 化。不接受「反對政府人士」的激烈言行的民主派受訪者由2013年的25.7%增加至2014年的39.7%。而接受的則由2013年的25.1%下跌至 2014年的19.6%。換句話說,不接受與接受的比率,由2013年的兩成半對兩成半,改變為2014年的四成對兩成。這些變化說明了有一部分的民主派 支持者,可能因為經歷了近期的社會衝突而改變了立場,變得不接受「反對政府人士」的激烈言行。

最後為「中間派/無政治傾向」的受訪 者,2013年和2014年皆有較多受訪者不接受「反對政府人士」的激烈言行。百分比由2013年的64.6%增加至2014年的75.9%。整體的變化 趨勢則與以上民主派受訪者的類同,即應該有部分「中間派/無政治傾向」人士改變了立場,變成不接受「反對政府人士」的激烈言行。

對「後佔領」時代的啟示

佔 領運動發展至今,有說民主派政黨已強烈感受到社會中有不少市民已產生厭惡民主派的情緒,並為明年區議會選舉和後年立法會選舉而憂心忡忡。此等擔憂似乎並非 全無根據。從以上的分析可見,雖然香港的政治光譜沒有因為佔領運動而出現翻天覆地的變化,但民主派內部明顯地已出現分歧,針對政府的不合作運動亦逐漸地失 去更多「中間派」市民的認同和支持。在「街頭」爭取民主和在「社區」中支持民主理念的人始終有一些分別。這次以雙學為首的佔領運動,似乎已把泛民當中的激 進派與溫和派之間的距離拉得更遠。現時的泛民政黨以至整個泛民陣營,明顯地已陷入了兩難的境地。若「街頭」行動持續,難免只會繼續失去「社區」中的民主派 支持者的認同。另一方面,要泛民政黨與「街頭」的民主運動完全劃清界線,卻會令他們失去以年輕人為主體的新一代政治力量的支持。

對於期望在 制度內爭取更多影響力的泛民政黨而言,是否應該重視「民意」大多數,重拾在「社區」的民主派支持者和「中間派」人士對「街頭」行動的重新認同?另一方面, 泛民政黨又能否同時獲得激進民主派的信任,以選票「授權」他們成為泛民在制度內的代言者?泛民政黨一直以來在投票率高的選舉中的選情都會較有優勢,泛民政 黨能否在「激進」與「溫和」之間找到一個合理平衡點,相信會是影響未來選戰的一大關鍵。

作者李鏗、葉仲茵為香港中文大學香港亞太研究所副研究員;趙永佳為香港中文大學香港亞太研究所聯席所長


李怡:2014歲末漫筆:保持人性是值得的



2014在今晚畫上句號。就全世界來說,這一年真是多災多難。連同亞航客機墜毀,今年航機失事就有五大宗,可以稱之為空難年。西非伊波拉疫情大爆發,並開始向其他地區蔓延,成為威脅人類生命的可怕病毒。今年又出現恐怖主義國家伊斯蘭國,給現代文明帶來挑戰與不安。

在這麼多世界大事中,香港這個在地球儀中要用放大鏡才看到的小地方,今年卻廣受全球注目,美國《時代》雜誌兩次用香港作封面,黃之鋒獲美國《時代》讀者投 票選出的「時代風雲人物」排第三位,年底前又被英國《泰晤士報》選為「年度青年」。今年《牛津字典》網上版公佈最新詞彙修訂,新加入 「Hongkonger」,顯示國際社會認同了香港人的身份,至少有別於大陸中國人。

在行騙長官主政下,香港2014是走向徹底淪落的一年。許多被查身份證的人或記者近日被澳門拒絕入境,說明港人資料已在「老大哥」手中,體現奧威爾 (George Orwell)的《一九八四》中的「老大哥正注視你」。另一場景是行騙長官最近上京述職,與李克強會見時被李搶着講話,一來表現出李把他視為「自己人」的 不顧禮數,二來兩人猛讚滬港通在香港「很受歡迎」,彷彿中共又給香港送大禮,而無視大陸買港股只佔額度4.2%,反而香港資金投資上海股市用了額度 24%。這段對話使筆者想起奧威爾另一段話,極權政治的語言就是「使謊言聽起來像真理,謀殺聽起來值得尊敬,同時給完全虛無飄渺之物以實實在在之感」。

香港在這一年廣受國際注目,是由於整年掀起和持續為擺脫中共的政經社侵凌,為追求真正民主而進行力量懸殊的抗爭。香港的抗爭比大衛對歌利亞更難有勝算,可 以說是以卵擊石。但香港人的奮起,向世人揭露的香港現實,激發了台灣對「今日香港,明日台灣」的警覺,3月台灣掀起太陽花運動,並由此影響11月的九合一 選舉,使中共對台灣「以經濟促政治」的政策受到實在的挫折。一個香港人去台灣,身掛紙板,上寫:「我是香港人,請台灣踏在我們的屍體上,想你們的路」,發 出既是警惕台灣也是警告中共的呼聲。然後,太陽花運動的精神傳回香港,於是在9月底,爆發出持續79天的佔領街頭運動。

在雨傘運動中,我們看到香港人的最大改變有二,一是不再乞求恩賜的民主而決心進行縱使力量懸殊也要作命運自主的抗爭,二是對香港這個地方的歸屬感和認同感大大增加。

自三十多年前爆發香港前途問題的爭議以來,筆者經歷和關注整個歷程。香港人對於維護自身權益的反應,一是選擇移民國外,二是先向英國繼而向中國政權尋求保 障,包括早期要求英國以主權換治權,後來向中共要求在香港實現民主,以及六四後想促進中國民主從而給香港帶來民主。這兩種反應都沒有立足於自主抗爭,或基 於感力量懸殊,或出自中國人的習性本就是崇拜權力。

2014年闖出了雨傘運動新局面。在運動中,年輕人儘管有犯錯,但若不是他們奮不顧身毫無顧慮地要重奪公民廣場,不是他們被拘捕引動市民奮起,就不會帶來 佔領三區的局面。三區佔領時期公民自治的場景,不能不使所有參與者或到訪者感動。一位退休高級公務員,面對香港價值系統日漸淪落,很自然想到移民,但在催 淚彈刺激下開始在佔領區躺下來,她最近這樣寫:「雨傘廣場之美不下於我見過世界上任何漂亮的地方。不管他方如何出色,都不是家,這兒是。之前我曾沮喪,思 量過移民,可是雨傘運動讓我更清晰感受到自己對香港原來是這樣難以捨棄。與不同階層的市民為真理在雨傘下一起走過,是我的榮幸。有他們,香港更加捨不得。」

踏入2015年,香港人的抗爭會隨着清場而歸於沉寂嗎?雨傘運動以失敗收場了嗎?獅子山上又見直幡,「鳩嗚」此伏彼起,種種不同形式的抗爭延續,新的民主力量興起……。香港人的自主信念已打開,不會走回頭路了。

面對極權,奧威爾說:「如果你感到保持人性是值得的,即使這不能有任何結果,你也已經打敗了他們。」因此,失敗的不會是保持人性的香港人。

有一本書,記載一年的每一天,值得錄下的世界事件。1231日的事件是:微軟砸下巨資和無數人力的網上百科計劃,努力了16年,卻在2009年除夕宣佈 全部關閉。代之而起的是維基百科,它號召全世界網友來一起做夢,一起實現,所有參與者都是義務,不拿一分錢。維基百科成功了。它說明,世上的事,不是財大 勢大就所向無敵。人心和人性,才是制勝關鍵。

健吾﹕荒謬的年代早來了



2014 年要過去了,你好嗎?

我的生活最大的改變,是天天都要看很多本土的政治新聞,讀的政治新聞跟娛樂新聞好像沒太大分別:如某政客和記 者茶敘說自己要不要退下來;某某議員說他會不會放假。再深入一點的政策層面的事情,都好像沒有太多的涉獵。到黃昏時段,很多時候都要跟一些業餘得很,不論 是說話技巧、對政策的深度、對世界大事的觀點,都業餘、稚嫩得很的政客對話。

當中,最深的感受是:原來,香港人,只值得由這些人,為他們做代議士。

很 多人主觀期望的認為,2014年過後,香港人會覺醒,世界會變得不一樣。他們會回來,雨傘運動雖然已經清場,然後我們會「傘落社區」,再回到建制的遊戲: 登記做選民,踢走保皇黨。當你想深一層,看多一點,狀况就令人很沮喪:這次運動出現的原因之一,不就是因為泛民議員也好,建制議員也好,也沒有充分的表達 民意。不論左右,都輕視年輕世代的意見,才會搞到今時今日嗎?和我有同樣觀感的,還有新男神,被稱為「暉暉豬」的岑敖暉先生。他在我的節目中說過:「的而 且確(泛民)喺呢個運動上面係進退失據嘅,係吖佢哋係,亦都係有啲位置係比較尷尬,亦都係比較慘。但係我亦都相信就係,可能並非一朝一夕造成。咁就係點解 市民嘅觀感對於佢哋會咁呢。或者係,究竟佢哋諗法或者判斷上面係咪有啲乜嘢嘅落差呢?咁呢個我相信唔僅僅係泛民嘅政團,而係雨傘運動之後,雨傘運動經歷一 個咁翻天覆地嘅改變,無論對於社會運動或者對於成個香港嘅發展,都有一個咁大改變嘅時候,其實唔同團體包括學聯、學民思潮或者係泛民嘅政團,以至係唔同嘅 民間團體,都要去反思一下呢個運動點樣行落去,或者反思一下自己定位應該係點樣。」

如何定位?

如何定位?雨傘運動要完結的時 候,很多社會賢達說要「傘落社區」,要搞好地區工作,更有人說「通過發掘地區議題把民主運動和生活扣連,該比無止境爭執評價運動領袖來得有意思」。發掘地 區議題,泛民議員不是做了20年了嗎?事實是什麼?事實是:登記做選民的人多了,他們是什麼人呢?建制派動員早就「深耕細作」了:12月頭的時候,我的線 眼告訴我,各區的公共屋邨已開始做青少年的政治意識調查。兩個星期後,就開始發動選民登記,要老人家去排隊登記投票。蛇齋餅糉好像都加碼了,在某公共屋邨 的鐵閘,會忽然出現食油、陽春麵之類的東西。這些票,會選什麼人呢?是串流和下載不分、四字成語總是說錯的人嗎?抑或是一些決定嫁ChrisMax,然 後印一張橫額寫着Marry Chrismax的人?

更可怕的是,最後,香港人搞了一大場公民抗命。然後,我們發現,最後都是「投票」。催 淚彈出現第一天,我有朋友已對我說了一句很狠的話,一直也不敢說出來:「香港人,始終是中國人。世界各地的革命,都是因為失業率高才會誘發的。香港,始終 太多人要返工。大家part time佔領,運動帶領者一天到晚在『搞到你唔好意思』的狀態,這運動怎會成功?」
當時,我不敢,也不想說。現在說出來,倒想大家想想,所謂後續是什麼?爭取了民主來,投票的又是什麼人?又是一些自私的中國人嗎?又是一些親疏有別的中國人嗎?

一想到這裏,很沮喪。荒謬的年代,其實由1984年香港前路只得「民主回歸」一途起,已經開始。只是大家活得很快樂,就沒什麼好說而已。

祝大家新年快樂。也希望2015年區議員泛民不要輸得太難看。